胰腺炎可能发展为严重疾病,及时干预可通过控制饮食、药物治疗和手术处理三步消除症状。胰腺炎严重程度与病因、并发症及治疗时机密切相关。
1、控制饮食:
急性胰腺炎发作期需严格禁食,减轻胰腺负担。缓解期采用低脂流质饮食如米汤、藕粉,逐步过渡至低脂半流食。慢性胰腺炎患者需长期限制高脂食物,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20克以下,避免酒精及辛辣刺激食物诱发疼痛。
2、药物治疗:
轻症可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抑制胰酶分泌,配合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刺激。中重度病例需静脉注射蛋白酶抑制剂,合并感染时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。疼痛剧烈者可短期使用镇痛药物,但需避免吗啡类导致奥狄括约肌痉挛。
3、手术处理:
坏死性胰腺炎合并感染需行清创引流术,胰周脓肿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。胆源性胰腺炎应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或内镜下胆管取石。胰管狭窄患者可考虑胰管支架置入术,胰腺假性囊肿直径超过6厘米需外科干预。
胰腺炎康复期需建立规律作息,每日进行3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改善循环。饮食遵循少量多餐原则,优先选择清蒸鱼、嫩豆腐等易消化蛋白,搭配水煮蔬菜补充维生素。定期监测血糖及粪便性状,出现脂肪泻时及时补充胰酶制剂。戒烟戒酒并保持情绪稳定,每3-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评估胰腺形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