婴幼儿急疹可通过物理降温、补充水分、保持皮肤清洁、观察症状变化、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。婴幼儿急疹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,表现为突发高热和热退疹出。
1、物理降温
婴幼儿急疹发热期可采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物理降温。避免使用酒精擦拭或冰敷等刺激性方法,室温维持在24-26摄氏度,衣着选择透气棉质衣物。体温超过38.5摄氏度时需警惕热性惊厥,但禁止自行使用退热药物。
2、补充水分
发热期间需少量多次补充温水、母乳或配方奶,每日液体摄入量应比平时增加。可观察尿量判断脱水情况,若4-6小时无排尿或出现口唇干燥需警惕脱水。避免饮用含糖饮料,母乳喂养者应增加哺乳频率。
3、保持皮肤清洁
出疹期用37-40摄氏度清水沐浴,禁用碱性沐浴露。皮疹无需特殊处理,避免抓挠或使用刺激性护肤品。选择宽松纯棉衣物减少摩擦,修剪指甲防止皮肤破损感染。疹子消退后可能出现短暂脱屑属正常现象。
4、观察症状变化
记录发热持续时间及热峰温度,典型病程为高热3-5天后骤降伴皮疹出现。若发热超过72小时未退或出现呕吐、嗜睡等症状需就医。皮疹通常先发于躯干后蔓延至四肢,若出现瘀点样疹或持续扩散需医疗干预。
5、及时就医
出现抽搐、持续拒食、呼吸急促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诊。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减少伴淋巴细胞增高,必要时需进行病毒学检测。临床需与风疹、麻疹等发热出疹性疾病鉴别,确诊后一般无须抗病毒治疗。
婴幼儿急疹护理期间应保持环境安静,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。恢复期可能出现食欲减退,可提供易消化的米粥、果泥等食物。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,皮疹消退后仍建议居家观察2-3天。本病具有自限性,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,但免疫功能低下者需警惕并发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