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9790

胃里长息肉的原因(做胃镜有息肉要处理吗)

9790 今天 7
胃里长息肉的原因(做胃镜有息肉要处理吗)摘要: 胃息肉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、长期胃酸反流、遗传因素、药物刺激、慢性胃炎等因素有关。胃息肉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、饱胀感、恶心等症状,可通过内镜切除、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。1、幽门螺杆菌感...

胃息肉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、长期胃酸反流、遗传因素、药物刺激、慢性胃炎等因素有关。胃息肉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、饱胀感、恶心等症状,可通过内镜切除、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。


1、幽门螺杆菌感染


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息肉的常见诱因,这种细菌会破坏胃黏膜屏障,导致炎症反复发作。长期感染可能引发胃底腺息肉或增生性息肉,伴随反酸、嗳气等症状。根除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、克拉霉素片、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联合治疗,并定期复查胃镜。


2、长期胃酸反流


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因胃酸持续刺激胃黏膜,可能形成炎性息肉。这类患者常有烧心、胸骨后疼痛等表现。控制反流需调整饮食习惯,避免高脂辛辣食物,睡眠时抬高床头。必要时可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、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保护胃黏膜。


3、遗传因素


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会导致胃部多发息肉,此类患者幼年即可发病,息肉数量常超过百个。典型症状包括便血、贫血,可能伴随肠道息肉。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胃肠镜筛查,发现癌变倾向需及时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。


4、药物刺激


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、布洛芬缓释胶囊等,可能损伤胃黏膜形成药物性息肉。这类患者需评估用药必要性,必要时更换为对胃肠刺激较小的塞来昔布胶囊,同时配合硫糖铝口服混悬液等黏膜保护剂。


5、慢性胃炎


萎缩性胃炎或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,胃黏膜在长期炎症刺激下易形成增生性息肉。患者多存在食欲减退、餐后腹胀等症状。治疗需针对病因使用枸橼酸铋钾颗粒、多潘立酮片等药物,同时补充维生素B12预防恶性贫血。


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,避免过烫、腌制食物,戒烟限酒。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1-2年进行胃镜检查,发现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或表面出血时,应及时在内镜下切除并送病理检查。术后遵医嘱服用胃黏膜修复药物,定期随访观察复发情况。
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