恶性淋巴瘤主要通过病理活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,常用检查方式有淋巴结活检、骨髓穿刺、CT检查、PET-CT检查、血液检查等。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,早期诊断对治疗至关重要。
1、淋巴结活检
淋巴结活检是确诊恶性淋巴瘤的金标准,通过手术切除完整淋巴结或穿刺获取组织样本。病理科医生会对样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检测,明确淋巴瘤亚型。常见活检部位包括颈部、腋窝或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处。活检前需评估凝血功能,术后需加压包扎预防出血。
2、骨髓穿刺
骨髓穿刺用于判断淋巴瘤是否侵犯骨髓,通常选择髂后上棘作为穿刺点。穿刺液会进行涂片镜检和流式细胞学检测,观察异常淋巴细胞比例。骨髓侵犯程度会影响临床分期,部分患者需同时进行骨髓活检以提高检出率。操作后需平卧休息,观察有无局部血肿或感染。
3、CT检查
增强CT能清晰显示全身淋巴结肿大情况和内脏器官受累范围,特别是纵隔、腹腔和盆腔深部淋巴结。扫描前需注射碘对比剂,肾功能不全者需提前评估。CT结果可辅助AnnArbor分期系统确定病变范围,同时监测治疗后的病灶变化。
4、PET-CT检查
PET-CT通过氟代脱氧葡萄糖显像反映肿瘤代谢活性,能鉴别惰性与侵袭性淋巴瘤,发现CT难以检测的微小病灶。检查前需空腹,糖尿病患者需调整血糖水平。该检查对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具有重要价值,但费用较高且存在假阳性可能。
5、血液检查
血常规可发现贫血、血小板减少等异常,乳酸脱氢酶升高提示肿瘤负荷较大。β2微球蛋白是预后相关指标,部分类型需检测EB病毒DNA载量。血清蛋白电泳有助于鉴别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。抽血检查无创便捷,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。
确诊恶性淋巴瘤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,高蛋白饮食有助于改善治疗期间营养状态。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,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骨髓抑制。治疗期间出现发热、出血倾向等症状需及时就医。不同类型淋巴瘤治疗方案差异较大,建议在血液科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诊疗计划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