脚内侧骨头突出疼痛可能由足弓异常、拇外翻、足底筋膜炎、创伤性损伤、关节炎等原因引起。
1、足弓异常:
足弓塌陷或过高会导致内侧跖骨受力不均,长期压力刺激形成骨赘。扁平足患者因内侧纵弓支撑力不足,易出现舟骨结节突出并伴随行走疼痛。建议穿戴足弓支撑鞋垫,避免长时间站立,严重时需定制矫形器。
2、拇外翻:
第一跖趾关节畸形会使内侧跖骨头明显凸起,局部滑囊反复摩擦引发红肿热痛。女性长期穿窄头高跟鞋会加重畸形进展。初期可通过分趾垫缓解,畸形角度大于15度需考虑截骨矫形手术。
3、足底筋膜炎:
足底筋膜在跟骨内侧附着点发生炎症时,可能刺激形成跟骨骨刺。晨起第一步疼痛明显,活动后减轻。可能与过度运动、肥胖有关。急性期需冰敷并减少负重,配合足底筋膜拉伸训练。
4、创伤性损伤:
足部撞击或扭伤可能导致舟骨、内侧楔骨骨折,愈合过程中形成异常骨痂凸起。陈旧性损伤还易继发创伤性关节炎。伤后应及时固定制动,遗留畸形愈合需手术修整骨赘。
5、关节炎:
类风湿关节炎会侵蚀跗骨间关节,痛风性关节炎常在足内侧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,两者均会导致骨质增生变形。需通过血液检查明确病因,前者需免疫抑制剂,后者需降尿酸治疗。
日常应选择鞋头宽松、足弓支撑良好的运动鞋,避免赤足行走。体重超标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以减轻足部负荷。每日可进行足趾抓毛巾、踩网球按摩等训练增强足底肌力。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明显畸形时,需及时至足踝外科就诊,通过X光或CT评估骨质病变程度。急性发作期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,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