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黄疸、凝血功能障碍、意识障碍、腹水及消化道出血。这些症状按病情进展可分为早期表现、进展期表现和终末期表现。
1、黄疸:
黄疸是肝功能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,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。由于肝脏无法正常代谢胆红素,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。黄疸程度与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相关,可能伴随尿液颜色加深及粪便颜色变浅。
2、凝血障碍:
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。患儿可能出现皮肤瘀斑、鼻出血、牙龈出血等表现。严重时可发生自发性出血或创伤后出血不止,实验室检查可见凝血酶原时间延长。
3、意识改变:
肝功能衰竭引起的肝性脑病可导致意识状态改变。早期表现为睡眠障碍、性格改变或注意力不集中,进展期可能出现嗜睡、定向力障碍,终末期可发展为昏迷。血氨水平升高是重要诱因。
4、腹水形成:
门静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共同导致腹水形成。患儿腹部膨隆,可能伴有下肢水肿。大量腹水可影响呼吸功能,增加腹腔感染风险。超声检查可明确腹水程度。
5、消化道出血:
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常见出血原因。患儿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,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。内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并实施止血治疗。
儿童肝功能衰竭患儿需严格卧床休息,保持环境安静。饮食应以低蛋白、低脂、高碳水化合物为主,限制钠盐摄入以防腹水加重。每日监测体重、腹围及尿量变化。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,所有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防感染,特别注意口腔护理。定期复查肝功能、凝血功能及血氨水平,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变化。出现任何症状加重都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