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防肝炎可通过接种疫苗、注意饮食卫生、避免高危行为、定期体检、增强免疫力等方式实现。肝炎主要包括甲型、乙型、丙型等类型,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各有侧重。
1、接种疫苗
接种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最有效的手段。乙型肝炎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,新生儿出生后需按程序接种三针。甲型肝炎疫苗适用于未感染过的儿童及高危人群。戊型肝炎疫苗也可根据流行病学情况选择性接种。疫苗接种后需定期检测抗体水平,必要时补种。
2、注意饮食卫生
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。饭前便后要洗手,不饮用生水,生食蔬菜水果要彻底清洗。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贝类等海产品。在外就餐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馆,不使用他人餐具。家庭中如有肝炎患者,应实行分餐制。
3、避免高危行为
乙型、丙型和丁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。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、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。纹身、穿耳洞等要选择正规机构。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可降低传播风险。孕妇携带肝炎病毒需进行母婴阻断治疗。
4、定期体检
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炎病毒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感染。特别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,每3-6个月需复查肝功能、病毒载量和肝脏超声。接触肝炎患者后应及时检测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暴露后预防。
5、增强免疫力
保持规律作息,保证充足睡眠。适量运动如快走、游泳等有氧运动可增强体质。均衡摄入优质蛋白、维生素和矿物质,避免过量饮酒。慢性肝炎患者要避免过度劳累,保持情绪稳定。免疫力低下者更需注意防护。预防肝炎需要建立长期健康的生活习惯。除上述措施外,还要注意避免滥用药物,特别是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。工作环境中接触化学毒物要做好防护。出现乏力、食欲减退、尿色加深等疑似肝炎症状时,应及时就医检查。肝炎患者要遵医嘱治疗,定期复查,避免疾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。家庭成员应了解肝炎传播途径,消除歧视,给予患者心理支持。

